摘要:全球民航业近几年以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为行业降低乃至最终实现零碳排放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看来可持续航空燃料(下称“SAF”)将是实现脱碳目标的一个主要路径。这也使得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推动SAF的应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市场规模巨大的中国民航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全球民航业近几年以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为行业降低乃至最终实现零碳排放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看来可持续航空燃料(下称“SAF”)将是实现脱碳目标的一个主要路径。这也使得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推动SAF的应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市场规模巨大的中国民航业。
在9月中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民航局在北京宣布启动SAF应用试点,自9月19日开始,包括国有“三大航”在内的国内航司就已经开始在多个机场起飞的航班加注SAF,此举也展现出中国民航业对实现“绿色”之路的决心和诚意。
现实路径
作为中国民航SAF试点应用首批参与航司之一,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在9月19日分别在成都—北京的CA4119航班、成都—武汉的CA4043航班、郑州—北京的CA1916航班以及宁波—北京的CA1542四个航班的运行中,常态化加注国产SAF。
按照国航方面的说法,此举也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民航局决策部署,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助力推动SAF应用。”
早在2011年10月28日,基于中美两国的能源合作,由国航、中国石油、波音公司和霍尼韦尔UOP公司共同合作,就已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实施中国首次航空可持续生物燃料验证飞行。当时国航使用现役波音747-400型客机加载由中国石油和UOP公司合作生产的航空生物燃料在首都国际机场执行本场验证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去年7月,国航还使用一架A350客机完成了杭州—北京往返航线的载客飞行,实现了国内首次宽体客机SAF商业载客飞行。
民航业约99%的碳排放来自航空飞行活动的航油消耗。控制减少航油消耗、积极推动航油脱碳是民航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航”)也是参与此次SAF应用试点的航司之一,其在9月19日早7点45分的CZ6161由北京大兴飞往成都双流的航班开启了使用SAF的历程。
而另一家参与了此次试点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也在同一天使用C919国产飞机加注SAF加入了此次试点应用,MU9192航班在19日17:16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19:01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此次飞行也是C919首次加注SAF进行商业飞行。
东航方面透露,此次试点的航线除了MU9192,还有MU2110北京大兴—西安、MU5150宁波—北京大兴和MU6171成都双流—杭州共计4条航线,涉及包括C919在内的多种机型,试点时间为2024年9月19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根据官方公布的此次SAF应用试点计划,第一阶段为2024年9月至12月。主要参与单位为国航、东航、南航以及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郑州新郑机场、宁波栎社机场。第二阶段为2025年全年。参与单位将逐步增加。
在传统技术和管理手段减排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可持续航空燃料具有兼容既有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降碳效果显著等优势。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当前民航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全面实现绿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也是未来民航增强发展后劲、赢得发展主动的战略手段。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具有涉及领域广、产业链条长,高技术属性突出等特点,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中国民航局方面表示,为确保安全,试点期间所用可持续航空燃料均已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中国民航局指导中国航油严格油品质量管控。
SAF的生产主要以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油料和使用过的食用油、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可持续方式加工而成。相较于传统化石燃料,SAF从原材料收集到最终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的碳排量最高可减少85%,全生命周期减排效果显著,可与现有航空器和民航基础设施良好兼容。因此,SAF成为民航业首推的绿色替代能源,也是中短期内行业最主要的减排举措。
目标明确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下称“IATA”)今年6月做出的预测中指出,预测2024年SAF产量将增加三倍,达到19亿升(150万吨),占2024年航空燃料需求的0.53%。
IATA方面表示,目前许多行业都参与到可再生燃料的生产。2030年前,约140 个生产SAF的可再生燃料项目将投入生产。如果所有项目都可按公布的计划投产,2030年可再生燃料的总产量将达到5,100万吨,产能几乎遍布全球所有地区。
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携手各成员国制定的目标政策层面,已经设定的目标是在2030年利用SAF将国际航空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
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2030年所有预期的可再生燃料产能中约有27%必须生产SAF。目前,SAF仅占所有可再生燃料产量的3%。
在这样的目标背景之下,全球最大的几个民航市场将如何动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身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的中国在SAF应用以及脱碳政策路线图的制定上也将对整体目标的实现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民航的目标是从2021年到2025年实现5万吨的SAF用量,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明确的目标路线图、技术路线图以及时间框架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区地区副总裁解兴权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记者专访时坦言,“中国市场足够大,一旦明确了目标,对于全球市场的定价、产量以及投资信心都有很大帮助。”
实际上,中国民航业近年来在减排方面也从诸多方面入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运输机队机龄保持在9年左右;机场场内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27%,大兴、天府等新建机场的占比接近80%;大中型机场近机位飞机APU替代设备安装率、使用率稳定在95%以上;机场光伏项目年均发电超过6000万千瓦时;国内航班和机场航站楼基本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运输机队和运输机场的碳强度进一步降低,分别达到每吨公里0.276千克和每客0.869千克,在主要航空大国中处于前列。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具体提出了“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寻求减排脱碳的诸多路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作为想要成为与波音和空中客车一样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民机制造商,同样也在脱碳问题上做出反应。今年6月,中国商飞一架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C919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
中国商飞方面表示,自2022年开始筹划SAF在国产商用飞机上的应用,深入研究国内外SAF技术标准、试验试飞方法,组织开展SAF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并于2024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国产商用飞机加注绿色航空燃料,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