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国产电影的观众都知道,电影第一帧画面正式开始前都会出现诸多国内影视公司的身影。尤其是爱看老电影的观众,一定可以留意到每部老电影的片头几乎都有一个电影厂的标志。比如大众熟知的“1颗闪闪红星+‘八一’二字”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工农兵雕塑+‘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北影厂等等。如今,这老北影厂的二维版”工农兵雕塑”也被复刻成了三维版雕塑,屹立于北影厂的中央。
艺尘雕塑工作室正在为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做雕塑logo
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雕塑成品
作为这座雕塑的制造者,艺尘雕塑工作室制作人魏志壮表示,“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雕塑已经成为工作室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现如今,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形式,雕塑不仅仅是对物质形态的塑造,更是一种深刻地辅助性的文化表达。比如,大到各大城市、各大旅游景点、各大落地活动,小到附近的公园、所在的单位、所在的小区等地大都能看到雕塑的身影。
叙事性、情绪化,雕塑作品在静态中的现代表达
雕塑不仅仅是视觉艺术,它“静态化和流动性”共存的特性往往让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凝固在石、木、金属、陶瓷等物质形态中,但却能在静止的状态下叙事和传递情感,用三维空间构建和承载着文化和历史、引发观者思考。
放眼国内,中国的雕塑从早期的陶塑泥塑、到青铜礼器兵马俑雕塑群再到当今的城市雕塑百花齐放。比如,出土于1969年、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的《马超龙雀》又名《马踏飞燕》,传达着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又如高8.7米、重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的《珠海渔女雕像》领戴珍珠、身掮渔网、裤脚轻挽,双手高擎着一颗珍珠,向世界昭示光明,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像、更是珠海市的标志。
“雕塑是文化的外在情感表达,是文化情感的具象体现。当时空相异、语言不通或是文化不同的时候,优秀的雕塑作品往往会成为情感互通的载体。”石家庄鑫瑞雕塑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人)赵伟广说。同时,他补充道:“比如我们去看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山西的双林寺等,每一处雕塑给我们的感受都不一样:云冈石窟雕塑的平静与威严、龙门石窟壮阔与震撼,它们不仅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也反应当时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些雕塑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赵伟广和他的团队
灵感来源、辅助对话,雕塑作品与文学作品往往相互借力
在很多情况下,雕塑与文学作品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向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常相互影响、相互借力。
成立于2019年的艺尘雕塑工作室就是集设计、安装、制作为一体的综合性雕塑工作室,工作室以制作人魏志壮为核心,与多位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制作的专业人士合作,主要进行雕塑生产、艺术创作等。中影工农兵厂标雕塑、云南省博物馆的微缩景观制做、贵州省博物馆的假山等都是出自工作室之手。其中,有多件作品服务于中影等多家公司及多个电影项目。比如电影《冰风暴》里的场景制做、电影《长城》里的山体场景还原、电影《寻龙诀》里的场景制做和脸谱制做、电影《龙牌之谜》里的盘龙柱制做等。
电影《长城》里的山体场景还原
魏志壮和他的“雕塑世界”
雕塑与文学作品除了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借力外,还有很共通之处。比如艺术家们都是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式,复活情感、传递态度。这种创作过程的共通性,也让两种艺术形式产生了密切联系。此外,“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雕塑更多的文化表达空间”,魏志壮强调道,“雕塑与文学、雕塑与时代的跨界对话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探索。”
文/张静芸
编辑/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