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博洋:差异化经营,修炼“空中戏院”破圈秘籍

来源:财经网  2025-01-20 14:05

据数据统计,2024年吉祥大戏院全年收入同比增长翻番,超额完成预定任务指标。这座阔别28载,于2021年9月7日才华丽重张的戏院历时3年多的发展,已经凭借“小而精 雅而美”的定位和兼容传统与现代的“世外桃源”声名远播,并于2024年成功跻身北京市“首批市级演艺新空间”行列,不仅是戏曲艺术的高端演出平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还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刚开业的时候,有一位80多岁的长者,家人推着轮椅上来,到了吉祥他自己拄着拐棍就站起来了,说看到了新的吉祥,思绪一下子拉到了他年轻的时候,七八十年代他就在吉祥戏院看演出,蹬着个自行车就来大门口连夜排队买票,那时候票价几毛钱一张,有时候赶上京城名角或进京艺术家的场次,得在这排一宿。当然这里边可能有亲情、有友情,也可能有爱情、有这位长者很多无尽的遐想。”吉祥大戏院、长安大戏院董事长富博洋回忆道。

吉祥的重张的确唤醒了很多老北京人深刻的记忆。这座大隐于市的“空中戏院”座落于银泰in88大厦7层,是一座百年戏院,原名吉祥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06年)。前清时曾有规定,戏园、会馆等不得在内城开设,而吉祥园就建在离皇城不远的王府井金鱼胡同,因此初落成便引起轰动。作为北京内城第一座戏院,吉祥园名角云集,“伶界大王”谭鑫培、孙菊仙等前辈大师,清末崭露头角的王瑶卿、杨小楼等隽才,民国初年涌现的余叔岩等名角,其后评选出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都曾此登台献艺。1993年,为配合改建东安市场,吉祥戏院被拆除。这里最后一次上演的是天津曲艺团的演出,压轴者是京韵大鼓泰斗“小彩舞”骆玉笙。据悉,那场演出门票早早售罄。但即便是散了场,人群也久久不肯离去。至此,辉煌了八十余载的“吉祥大戏院”落下帷幕,等待择地重建。

重张3年多来,吉祥大戏院凭借丰富多元的经营业态、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打开了差异化竞争的大门,让老字号文化品牌重焕新生,成为了新型文旅地标。如何活化场景利用、探索空间更多可能性?如何通过创新性演出和文化活动精准“破圈”?以下是与吉祥大戏院、长安大戏院董事长富博洋的交流实录:

财经网:您之前是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和舞台监督,后来以管理者的身份继续为热爱的京剧事业奋斗,这种身份经历的转变,对您经营戏院有哪些帮助?

富博洋:我10岁开始学京剧,19岁一毕业就报考入职到了梅兰芳京剧团,专业出身业务能力是实打实的。平时我也经常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戏曲知识,同事们都习惯都叫我富老师。后续我做制作人、舞台监督,对全局有了一定的把控力,再加上我还在政府单位工作过,对组织管理也有一定的了解。回到北京京剧院后在市场开发部工作,又积累了很多市场经营相关的知识。这些全面的工作经历,为我在业务开展、舞台把控、组织管理、市场化运营等方面提供了经验支持,对我经营剧院起到了重要作用。

财经网:让阔别28载的吉祥大戏院重张,是一项压力不小的任务。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当初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重任?

富博洋:确实是个重任,因为吉祥阔别了近30年,方方面面特别多的事等着去做。其实我也知道,敢来吉祥的人“胆子都不小”,那会也确实不容易。2021年春节刚过完我们就忙着筹备了,团队十几个人都非常辛苦,大家开会经常开到凌晨两三点。开业前期更是连轴转,我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吃喝住行都在办公室,但还是带着一种信念感、一种责任感坚持下来了。

一方面,我对梅家很熟悉。这里是梅兰芳大师的主场,早期编创的新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一缕麻》等均在吉祥首演,这里可以说是梅派艺术的实践地,也是梅剧团后来的驻地。19岁我就进入梅剧团工作,在梅葆玖老师身边工作了15年,梅先生给了我很多关爱和帮助。葆玖老师对于重张吉祥有着非常大的期许,每次在两会上、各类大型活动上都呼吁保护和恢复吉祥戏院,为重建吉祥四处奔走;

另一方面,我跟吉祥戏院也有着很深的渊源,1989年少儿时期的我第一次登台唱主演,就是在吉祥戏院。基于对梅家、对吉祥的这份初心和深厚感情,以及对钟爱的京剧事业的赤诚和责任,我接到任务时的第一想法就是,一定要扛起大旗、让吉祥重张。

财经网: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重张后的吉祥大戏院凭借“小而精 雅而美”的赛道在北京一众剧场剧院中突出重围。当初在精准定位时,是如何从“大而全”凝练为“小而精 雅而美”的?

富博洋:第一眼觉得吉祥就像一个小剧场,虽然占地4000多平方米,但是看起来不大,而且座还少。我们根据实际考察情况把座位全部重新拆除,规划了包括一层前区的古风茶座、二层包厢的沙发座等332处坐席,而且座椅还设计了伸缩功能,场地空间灵活多变,为举办多种类型的演出创造了条件。

最终,我们将名字定为“吉祥大戏院”,其实这个名字的含义不是说舞台一定得有多大,而是在老百姓的心中,这是北京的一座大戏台,戏曲艺术的高端演出平台。同时这座戏台能演大戏,比如《龙凤呈祥》、《红鬃烈马》、《四郎探母》等。

另外,从经营的角度看,一层自然是剧场剧院的最佳选择,但吉祥在7层,引流也是个麻烦。我们经过重新的缜密定位和思考,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把吉祥定义为了“空中剧院”,转化成了我们差异化经营的一个优势。

财经网:吉祥大戏院一直在“破圈”,从一开始的“吉祥点绛唇”咖啡厅、到“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2024年7月又开了“北京礼物”戏曲主题店......多元业态的尝试也让吉祥收获了很多title,比如东城文旅新地标、新晋网红打卡地,还成功入选了北京“演艺空间培育项目”,并于去年成功跻身北京市“首批市级演艺新空间”。这样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冲劲,其实颠覆了大众对传统戏院的刻板印象,这种多元业态的探索是怎样形成、起步和发展的?

富博洋:其实“老吉祥”给我们基础打得特别好。我拿到工商执照以后发现,执照的经营范围比较多,比如咖啡厅、录像厅,甚至可以卖鞋帽、卖服装、卖烟酒食品......里边有很多历史性的元素和符号,我们就延续了“老吉祥”的精华和传统。

开业的第二年,我们开了咖啡和电影院,恢复了很多老北京人当年在吉祥的一些美好记忆;开业的第三年,我们又开了“北京礼物”戏曲主题店,把文创相关的内容放在了里面。

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打造吉祥自己的演出和活动品牌,比如“国粹·吉祥”京剧传统剧目演出季、“舞韵·吉祥”国风舞蹈演出季、“吉祥艺术课堂”公益文化普及传播课等,坚持差异化多元经营、探索空间更多可能性。

财经网:您刚提到的“吉祥艺术课堂”,您有的时候也出来授课。我了解到活动自2023年3月开课以来已举办60余场,线下参与活动人数约6000人,线上观看人数累计约182万人。但其实吉祥每年的演出、承接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数据一直都在上涨,再组织这类公益活动其实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为什么还在坚持做?

富博洋:其实从“吉祥大戏院”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我们不叫剧场、不叫剧院,而叫戏院,属性和定位非常专一,就是以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为己任。作为一家公司来讲,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社会效益也同样重要。

我们敞开“吉祥艺术课堂”的大门,邀请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曲剧、越剧、曲艺等传统文化领域的名家,以剧目导赏、专家讲座、教学体验、展览展示等形式,通过线下招募、线上直播吸引观众,是为了让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年朋友走进课堂、了解我们璀璨的中华戏曲文化。所以我当时主导“吉祥艺术课堂”公益活动,实际上就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财经网:2024年,吉祥大戏院整体收入同比增长翻番 ,完成了预定任务指标。这个增长速度是您的预期目标吗?为了交出满意的成绩单,2024年都做了哪些努力?

富博洋:2024年确实是收入增长翻番的一年。一方面依托于整个演出消费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我们继续坚持差异化经营,各个业务板块也有所增长。比如与北京京剧院常年合作的“国粹·吉祥”传统剧目展演品牌,同时跟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曲剧团、北京小百花越剧团等也均有合作。

另外,各大自主策划项目进展的也比较顺利,比如第三季“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圆满落幕。舞蹈季连续举办了三届,已经成为了北京市东城区和王府井地区的品牌演出活动。这次舞蹈季聚焦了“国风”“新锐”“国际”3大主题单元,从2024年9月21日至12月21日共安排了10部舞剧、22场演出,还有10余场艺术活动。

我们还首次为开幕演出赵梁工作室的《舞术》打造了360°全景沉浸式舞台,将座椅全部移除,把坐席区改造为圆形舞台,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空间后观众可以沉浸式与舞者互动。很多观众都表示席地而坐地观看如同“舞蹈风暴——风暴时刻”一样的360°表演,很能与舞者心灵共振。此外,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法国里昂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联合制作的实验作品《莫比乌斯环》也采用了360°全景沉浸式舞台,这也是我们探索演艺新空间的全新尝试。

财经网:从整体大环境来看,您认为未来演出市场的机遇是什么?挑战又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剧场剧院的经营者们分享?

富博洋:科技创新是现在文化演出市场的机遇,挑战在于竞争很激烈、演出成本上升等等。

经验上,一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习和利用科技手段赋能舞台,比如拓展线上观演渠道等,让文化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更加多元。

另外,全国的剧场之间或许可以尝试互联互通,建立一个文明观演程序系统。那些多次不文明观演的观众会被记录在电子档案里予以劝诫和警告,那些做好人好事的观众将会被奖励一张票或者纪念品,这对文明观演的观众来讲是可以踏实看戏的权益和保障,如果未来能实行的话,慢慢会形成“文明观演”的良性循环。

财经网:北京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结合今年的市场化目标,能否透露一下今年市场运作的新构想?

富博洋:我有两个构想。一项是想策划一个北京市的驻场演出,就是到了北京必看的高品质演出。时间可以不用太长,但内容上一定是相对全面的,像一个能够高度浓缩北京历史故事和展现文化内涵的“万花筒”,艺术门类和元素可以多元,而且要有效运用科技赋能,打造好听、好玩、好看的北京故事,迎接八方来客。

另一项是针对京剧业余爱好者的“京剧社会水平测试”,我们北京京剧院的艺术家们通过三年多的辛勤付出,扎扎实实做的13本教材也已问世。这个项目准备今年以北京吉祥戏院公司为主导制定方案,与北京京剧院联合推出,一方面希望培养大众戏曲审美、让戏曲传播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是吉祥戏院公司为弘扬和传承优秀戏曲文化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文/张静芸 编辑/徐楠

编辑:张静芸

相关新闻